脾胃病学
招生啦
招生啦
脾胃病学简介
太湖大学《脾胃病学》课程根据《内经》、《难经》有关论述,阐明了飞门一贲门(即口一食管)属上焦,太阴肺所主,主受纳(人);贲门一阑门(即胃_小肠)属中焦,阳明胃与太阴脾所主,主腐熟运化而升清降浊;阑门一魄门(即大肠一肛门)属下焦,阳明大肠所主,主传导(出)。中气运转,则生两仪(阴阳),阴阳升降,三才(三焦)成形。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定性定位,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三焦辨证与六经辨证于一炉,以阴阳定病性,三焦定病位,六经为病标本气化。以寒、热、温、凉调阴阳之气,以升、降、浮、沉复三焦气化,把阴阳辨证,气化辨证,脏腑辨证,八钢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融入六经其中。
《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中气者,升降枢纽,气化之本源。脾胃,太阴阳明之性,太阴阳明为六经由阳入阴,由实转虚之关键。升降失常而纳运失司,病邪留聚,日久生化乏源而传五脏六腑肢体形骸。脾胃虚九窍不通;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病五行立极;提示脾胃病与六经辨证的关系密切。《脾胃病学》对脾胃生理(三纲两常、太阴阳明论)、病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与诊法(腹部九区法)、治疗分口腔病、食管病、胃病、小肠病和大肠病以及消化系统肿瘤,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太湖医学治疗慢性腹泻病案
基本情况
患者,男,44岁。
主诉:大便偏烂伴腹胀满间作20年。
现病史:大便偏烂,不成型,无便血,日一次,排便困难,排便费力,量少,腹胀满,伴下腹部坠胀,泄后痛缓。无口干、口苦,矢气多。舌淡,苔白腻,脉缓。
过敏史:未发现。
其他病史:无
辅助检查:医院结肠镜:慢性结肠炎。
中医诊断:泄泻病[脾胃虚弱,肠道湿热]
西医诊断:慢性结直肠炎、肠道菌群失调。
处方思路
处方:黄芩汤-芍药汤-吴门调气饮(吴门验方一脉相承)加减,藿香正气散,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桂枝汤,理中丸,六物黄芩汤,保和丸,半夏泻心汤。
1、桂枝(6克)1包黄芩(10克)1包羌活(10克)1包防风(10克)1包
大腹皮(10克)2包姜半夏(9克)2包太子参(15克)2包苍术(10克)1包建曲(10克)1包连翘(10克)1包麸炒白术(10克)1包干姜(3克)1包大黄炭(6克)1包木香(6克)1包横榔(10克)1包肉桂3克)1包白芍(10克)1包山药(10克)3包金银花(10克)1包
七剂用水m冲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2、(市}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0.2g*18片)3盒2片poTid*7天。
治疗效果
患者诉口服4天后无腹胀,大便稍成形,排便顺畅,因出差自行在外地抓药服用一周,因无出诊信息挂不上号,又自行简易门诊抄方一周,服用3周后来复诊,病人大便成形,腹胀明显缓解。
病案总结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从提纲抓独主证:大便稀溏,口不渴,腹部胀满属于太阴病。患者脾虚之人)。
慢性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稀烂、溏薄、甚至为稀水样粪便,病程持续超过二个月者。腹泻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个临床症状。慢性腹泻是以症状来命名,从疾病来看多数属于西医炎症性肠病范畴。炎症性肠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仍假设由遗传易感性、胃肠道益生菌与致病菌失衡、肠上皮细胞完整性受损以及宿主免疫功能失调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而致病。免疫紊乱是炎症性肠病最主要病机。
天然免疫与太阴肺、脾:太阴为开,皮肤-粘膜屏障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系统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较古老的防御体系,也是机体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慢性腹泻理中丸-太子参提高免疫(太阴脾),玉屏风散(太阴肺防风免疫增强剂));
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先从黄芩汤说起,黄芩汤(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治疗伏邪的第一个代表方剂是黄芩汤。后世治疗痢疾的著名方剂“芍药汤”,即从本方演化而来,所以汪昂称黄芩汤为“万世治利之祖方”(《医方集解》)。治疗直肠炎的吴门调气饮是从芍药汤化裁而来。
黄芩,白芍(木)少阳化火,黄芩汤是《伤寒杂病论》少阳病的方,也是治疗伏邪的根本方、主方,变化非常多,治疗伏邪温病的方基本都是从黄芩汤加减化裁而来。黄芩汤治疗内科疾病少阳在腑,尤其合并下利者,如胆源性腹泻,病人的特点是腹泻伴厌油。
脾胃用药小结
理中丸/人参汤——甘草三两,白术,人参,干姜(单纯脾虚虚寒,吸收不良)。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平时就一直大便稀,不成型。附子理中丸脾肾阳虚,太阴少阴阳虚。
黄芩汤——木克土(胆热肠寒,胆源性泄泻,患者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有炎症,针对炎症因子,用黄芩,抑制免疫。
黄芩汤:黄芩,甘草,芍药,大枣(胆热肠寒,热:急性疾病)
理中人参黄芩汤——炙甘草四两,白术,人参,干姜,黄芩(胆热肠寒:土虚木易来犯,慢性腹泻)。
桂枝人参汤——桂枝,炙甘草四两,白术,人参,干姜(慢性腹泻表寒证,脾虚之人免疫力低下易感冒)。
连理汤——黄连,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寒热错杂:肠道炎症。急性炎症用黄连,慢性炎症用金银花,白花蛇舌草)
六物黄芩汤——黄芩,桂枝,人参,干姜,大枣,半夏(呕,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手心汗出)
保和丸——(慢性腹泻伴有消化吸收障碍,饮食积滞,大便臭,连翘重用促进胃动力止呕,神曲中医肠道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下调免疫反应。慢性腹泻,脾虚型病人益生菌数量下降的。)
芍药汤——排便困难,木香、槟榔。
调气饮——大黄、肉桂。
金银花——肠道炎症专药。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滞之证,东垣创“升阳除湿”法。着重用升阳风药如羌活、防风、升麻、柴胡、葛根等。)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临床用药善于补脾胃,升阳气,“升阳除湿”法,即为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治疗脾虚湿滞之证,东垣创“升阳除湿”法。着重用升阳风药如羌活、防风、升麻、柴胡、葛根等。风药性温味辛,其气升浮,能鼓舞升举脾阳。脾阳振奋健运,则浊阴自化又因药走表,有解肌祛邪之功,能驱散外湿。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nteecseating.com/zcyywzl/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