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胃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受、恐惧。然而,包括胃镜在内的消化内镜检查是消化科医生的诊疗利器。数据显示,日本胃癌治愈率高达80%,远超美国和我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胃镜早期筛查的普及。事实上,胃镜并没很多人想得那么可怕。
胃镜检查无可替代殊不知,拒绝内镜检查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4个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但由于恐惧胃镜、肠镜,公医院筛查。
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很难用其他手段代替。晚期胃癌可通过CT、PET-CT等手段发现,但治疗上为时已晚。当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如发展到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低于30%。遗憾的是,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40%以上,能早期发现的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胃镜检查我国每年尚有万例,而肠镜检查仅有万例。可我国每年大肠癌新发和死亡病例都占世界同期的20%。广东是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发区之一,九成以上大肠癌来自肠息肉癌变,这一过程往往需要7~15年,肠镜可早期发现、切除息肉。
年,广州对10万名65~74岁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初筛后发现1.5万人存在大肠癌高风险,但仅有13.5%的人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广州市正在开展的大肠癌筛查,把目标人群范围扩大到50~74岁,约有万人,而截至今年4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初筛患者仅有22万人。目前,检查出来的大肠癌病例,90%以上都是晚期,一般来说,病人经手术加放化疗,治疗费用至少35万元,但结肠镜检查费用少得多。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重视胃镜、肠镜,如在做胃肠镜时发现胃肠息肉等,可在内镜下直接切除。需要进一步做病理分析的,医生会直接在内镜下取样送活检,准确判断病情。
45岁以上都该做胃肠镜作为医生,我们希望公众能够弄清楚以下两点:
一、胃肠镜检查挽救生命。消化内镜有助于医生准确了解胃肠道情况,对胃癌、大肠癌早期筛查有很大帮助,患者能从中获益。特别是早期胃癌,通常没有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是仅有的筛查手段。在欧美国家,50岁以上人群,胃镜、肠镜检查都是常规体检项目。建议45岁以上人群如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则有必要查一次。如发现息肉,尤其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应尽早在内镜下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
二、内镜检查不可怕。无痛检查一般先由麻醉医师注射短效、微量的静脉麻醉药,让受检者进入睡眠状态,其间没有恶心、反胃、疼痛等感觉。检查后约5分钟苏醒,观察15~30医院。很多做完无痛胃镜检查的人,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做完了?怎么没感觉?”
彭刚
彭刚,执业医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医院(医院)从事消化内镜工作5年。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胃肠镜。能够对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结直肠炎、胃癌、食管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消化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咨询
点击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enteecseating.com/zcyywzl/5868.html